10年一遇「今年梅雨不一般」!何時開始「雨水多不多」就看這天
一、雨打黃梅頭,四十五天無日頭。
老一輩講,這一打,可不是隨便的小雨,而是「雨大點粗、傾盆如注」,正應了那句「頭雨一來,後頭難曬」,拉開了一季濕漉漉的帷幕。「四十五天無日頭」,雖說「虛指」,但意思明明白白——接下來的日子,太陽是稀客,連綿陰雨才是主角。古人云:「連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覺夏深」,正是如此。空氣濕得像被浸泡過,衣被難乾,米麵防潮成了家家戶戶的必修課。人雖靜,卻要動腦筋防霉、避濕、養身。
Advertisements
二、早梅雨不休,晚梅旱斷伏
意思是梅雨一早來,那就像開了閘的水庫,連綿不斷。若梅雨遲遲不來,那可要小心了。「晚梅旱斷伏」說的就是梅雨一晚,後頭三伏天恐怕就會乾熱難熬,田地要吵著喝水,人也得抗暑氣。
Advertisements
三、雨打黃梅頭,寡婦要發愁
昔人早有言:「有錢難買五月旱」,梅雨若來得急,便是收麥人家之苦。這個時節,本該晴好搶收,奈何連天陰雨,麥田裡水聲潺潺,怕是「麥黃未熟先潮濕」。古人講「黃梅時節家家雨,青草池塘處處蛙」,但蛙聲背後,是農人的嘆息,尤其那些孤身操持生計的婦人,憂愁寫滿臉龐,麥收趕不上天時,最怕霉爛長芽,顆粒無收。「早收一日金,晚收一日草」,她們明白,每一日的耽誤,都是生計的裂縫。
Advertisements
四、入梅太陽笑,秋收遍地金
這天出太陽,預示梅雨來得溫和,不會陰雨連綿。對於正趕收麥的庄稼人來說,真是場天時的福氣。人常道「五月干一日,勝過忙十日」,麥子收得快、曬得好,省心又省力。陽光趁勢照進泥土裡,玉米、黃豆也能抓緊播種,「黃梅晴,種豆種穀如黃金」,一塊好田等的就是這一點火候。天助人勤,不愁沒收成,「早晴一日,秋得百斛」,一秋糧滿倉,百姓才真有底氣過冬。
總結:根據老祖宗的經驗,「入梅」當天下雨,便是預告往後雨水非常多!入梅當天的天氣農諺,雖然簡短質樸,卻沉澱著代代農人觀察自然的經驗。不過要明白,其具有一定地域性與時效性,不能一概而論。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